編者按:這篇文章發表在貴州省委機關刊《當代貴州》2011年第九期,是時任貴州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茂愛、省委統戰部機關黨委副書記徐紅采寫的一篇調查報告。原文如下:
——對國企茅臺集團和民企仁懷爽凈“和諧共生”的調查與思考
文/王茂愛 徐 紅
茅臺集團和爽凈公司走出了一條和諧共生的道路,并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幾年,我國在構建和請社會的過程中,遇到了較多圍難,很多領域的矛盾還較為突出。如經濟領域,多年來關于國有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關系一直是社會爭論的熱點,較有影響的是“國退民進”論和“國進民退”論。這種各執一端的爭論,不僅有悖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而且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以至和諧社會的建設都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們到貴州仁懷市進行考察時,無意間發現了該市的一家民營企業仁懷市爽凈公司,竟是貴州茅臺集團公司的長期合作伙伴。像茅臺集團這種知名度高的大型國有企業,為什么能夠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攜手合作,并且在經濟利益實現雙贏的同時,構建了非常和諧的關系呢?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兩家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已經超越了市場經濟中的一般意義上的合作,走出了一條和諧共生的道路,并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和諧生輝促發展
茅臺集團公司和爽凈公司的合作始于2002年。當時,爽凈公司剛成立,只有7名員工,主要從事大樓外墻的清洗業務。合作之初,茅臺集團并不完全信任這個只有幾個的小公司,但是出于對新建公司的關心,他們抱著試著看的態度,讓爽凈公司承建了幾處工作量大但經濟效益并不算高的清潔工程。爽凈公司高效高質地完成了這些工程,贏得了初步的信任。
2002年8月,茅臺集團準備召開一次大型體育運動會,需要在十天內對20年前建造的體育館外墻進行清洗,基于之前的合作,這個任務交給了爽凈公司。員工們不分晝夜地在十天內出色地完成了這項任務。煥然一新的體育館,讓茅臺集團的員工和領導非常滿意。爽進公司也挖到了進入市場以來最大的一桶金--10萬元。此后,茅臺集團逐步將辦公大樓、車間、路段、家屬區的衛生保潔工作外包給了爽凈公司。
隨著茅臺集團用工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2006年9月,爽凈公司獲得了遵義市批準的向茅臺集團提供勞務派遣的資質,相繼承擔了裝卸搬運工作和實施勞務派遣工作。爽進公司規模也因此日益擴大,成為仁懷市就業人數最多的私營企業,為當地解決就業2500余人。
兩家企業體制不同、實力不同,但在合作過程中,團結和睦、共榮共進,協調發展。茅臺集團和爽凈公司合作的事跡被當地媒體譽為“和諧生輝,靚麗茅臺”,成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和諧共生的典范。
共榮共生做典范
探討茅臺集團和爽凈公司兩家不同所有制企業和諧共生的機理,我們認為除了我國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背景外,經濟和利益雙贏、企業文化一致、社會責任共擔是最重要的因素。
企業與企業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主要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茅臺集團和爽凈的合作,也是如此。茅臺集團的比較優勢在于制酒工藝和經營,而爽凈公司在保潔衛生、搬運裝卸、勞務提供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雙方合作后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了1+1>2的效果。
茅臺集團把大量與制酒沒有專業聯系的工作外包后,就可以集中精力專心于改進和創新茅臺酒的工藝和經營,實現利潤最大化。爽凈公司恰好可以提供這些優質的服務和勞務,獲得經濟上的利益?,F在爽凈公司成了茅臺集團季節工、臨時工的培訓基地和蓄水池。茅臺集團需要增加工人時,爽凈進公司就在培訓基礎上選送骨干進去,茅臺集團裁減用工時,爽凈公司先接過來安排使用,而不是直接推向社會,引發不穩定因素。
總之,雙方通過市場行為,實現了專業化和分工,結果就像亞當·斯密所說的“社會因分工而使得產量大增,惠及更多的人民”。
兩家在企業文化上可以說是目標一致,理念類同,有很強的互補性和融合性。
茅臺集團核心價值觀規以“人為本、以質求存、恪守誠信、繼承創新,企業精神為“愛我茅臺,為國爭光”。爽凈公司和茅臺集團合作不久,就堅定不移地塑造“構建和諧爽凈,服務國酒茅臺”的理念,并把“為國酒茅臺提供快捷、高效、安全、文明的優質服務”作為公司的宗旨。兩家的企業文化都體現了珍惜和熱愛國酒茅臺的基本價值觀和榮譽感,并且體現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文化發展方向。
爽凈公司為了讓熱愛茅臺、服務茅臺的企業文化為每一個員工所踐行,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舉措。如2008年7月開展了“保護我的源泉——國酒茅臺”宣誓簽名活動,要求員工做到保護國酒茅臺知識產權;保護茅臺酒生產基地生態環境、保證茅臺酒生產工藝不還傳;捍衛茅臺酒生產安全;樹立國酒茅臺窗口美好形象;愛國酒愛茅臺,愛爽凈公司、愛崗敬業、為國酒的輝煌作貢獻。在爽凈公司的簡報上,經??吹脚沙龅矫┡_集團公司工作的爽凈員工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等事跡的報道。
爽凈公司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得到了茅臺集團公司領導和員工的認同和贊賞。這種企業文化因為是建立在以顧客(茅臺公司)為導向、以和諧為目標的基礎上,所以推動了兩家企業長期合作并走向和諧。
茅臺集團和民營爽凈公司在實現彼此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超越了一般單純為利益而合作的局限,走向和睦相處,協調發展的大道。產生這種理想的結果,主要基于合作的雙方都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爽凈公司從幾個人發展到今天的兩千多人,與茅臺集團的幫扶是分不開的。在業務上,茅臺集團為爽凈公司發展壯大打下了基礎。在對待員工方面,原來那些被茅臺公司臨時雇傭的搬運工、裝卸工、清潔工都被納入了爽凈公司正式員工,而且全部納入社會保險,享受各種福利,從而穩定了人心。為了爽凈公司職工的努力,茅臺集團每年都拿出一定的名額,讓那些表現突出的員工轉為茅臺集團正式工人。在政治待遇方面,爽凈的派遣員工在茅臺集團一樣擁有政治學習、參加課題調研的機會;在職工代表大會上,派遣員工被選為列席代表,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職代會認真考慮采納。茅臺集團對爽凈公司的關懷和提拔,正是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感的表現之一。
在茅臺集團的影響下,爽進公司及員工放大了承擔社會責任的范圍,開始關愛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積極參加地方黨委組織的“萬個支部結對、萬個黨員幫扶”活動,長期捐資助學,雙休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為省內外受災地區捐款捐物等。公司還積極與地方政府、社區等建立和諧的關系,經常主動要求承擔一些社會責任。
共享改革成果
從國有企業茅臺集團和名營企業爽凈公司和諧共生、共榮共進的典型事例證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完全可以實現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的格局。這個典型案例,給我們帶來以下啟示和思考。
效益好的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市場行為承擔一定社會責任。茅臺集團和爽凈公司的和諧共生例子,不僅打破了所謂“國退民進”和“國進民退”的謬論,而且為效益好的國有企業如何承擔社會責任提供了一個范例。當前,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是影響社會和諧的一個主要因素。茅臺集團通過市場行為與民營企業戰略合作,關心民營企業的成長和關懷民營企業的職工,讓改革成果與其他社會群體、社會階層共享,是效益較好的大型國有企業值得借鑒的模式。
地方政府應把企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伙伴。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政府和企業都是重要力量。但是,企業的力量往往被一些地方忽視。企業是社會和諧的細胞,設計人數多,階層建構復雜。因此,實現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和諧,對于整個社會和諧都非常重要。茅臺集團和爽凈公司在構建仁懷和諧社會中發揮了重要力量。企業效益好,為地方提供大量稅收,解決大量就業,企業一旦效益不好或倒閉,無論國有還是民營,都是影響地方和諧的嚴重問題。因此,地方政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一定要辦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丟納入進來,和它們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維護社會穩定。
民營企業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民營企業中容納了大量的就業群體,他們處于不同的社會階層。這部分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大部分處于真空狀態。他們的思想行為易受企業家和企業的價值觀影響。從爽凈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實踐效果看,以人為本、團結和睦、熱愛工作、關心他人等方面的價值觀和處世、經營原則對于構建公司與客戶、公司和社會、公司內部等方面的和諧關系都很重要,也很成功。因此,在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引導他們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發揮好企業文化的正面導向作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等之間的關系。
(作者分別系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委統戰部機關黨委副書記 編輯/王欣)
附: